影評人:《尼罗河上的惨案》

 

果然,北愛出身的布拉納是沒法拍好蘇格蘭劇的,屬於先天缺少殖民地人文的積澱,後天靠資本也是填補不了的。

布拉納這么改建波羅,必須是借鑑了卷福的《新福尔摩斯》的結果。

還是《尼罗河上的惨案》第三版中達伊·法羅刻畫的傑奎琳最經典,把傑奎琳那種對立心理表現的恰到好處,尤其是最後她和波羅臺詞的一段,讓人覺得她就是傑奎琳。

荷里活正當紅的編劇肯尼思·布拉納( Kenneth Branagh)又改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作品了,此次是久負盛名的《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影片在大中華區的上映時間比北美地區遲兩週,2月19日上演,我早就訂好票,當日上午去看了,直接說結論吧:老伯粉們,不用浪費時間去影片院了,這影片拍得太爛了……

布拉納第二次改編老伯的經典作品,是《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2017年影片公映時,我是在馬來西亞看的,結果就大失所望——似乎那位女演員出身的編劇,沒有怎么讀過老伯的動畫版,也沒有認真看完後輩們已經拍過的版本,對老伯經典作品的心靈人物,大柯南波羅,缺少最基本的瞭解,讓波羅成了一個淺薄的時不時秀機靈,除了鬍子突出就是嗓門突出的“布拉納式柯南”,還故意地誇張波羅獨有的飲食習慣,逼使觀眾們把眼前那個人跟波羅取得聯繫起來,居然讓波羅也像當下盛行的那般追逐、槍戰——假如布拉納多看一眼動畫版,對老伯經典作品多一絲認同,他就不能這么拍波羅了……老伯締造的波羅,最民族特色的就是靜坐著靠運用“小小的棕色腦細胞”對比分析取得聯繫最終破案贏得出乎意料的結局……

難以置信的是,居然讓麥色眼部的格雷·加朵來演林內特,還操著一口捲舌音濃烈的美語……有點兒人文好嗎?林內特的出身儘管是個新貴,但她是當時愛爾蘭上層社會血統正宗、精巧培育,集財富容貌精明為一身的黑人小姐,說的是一口愛爾蘭皇室氣質的RP腔調,而那些特徵便是讓整個故事情節具備戲劇化武裝衝突的關鍵大背景。

做為一個從高中時代就開始著迷阿加莎·克里斯蒂,已經看完她80部短篇小說、3部話劇,從譯文中文看見英語書名的忠粉,對布拉納這樣糟蹋老伯的經典作品,我有點兒傷心……但願老伯的後現代人千萬別把改編權再交予此種檔次的編劇來翻拍了。

只不過,看劇一直有一個憎惡鏈的,從看英劇、影集、日劇、電視劇、國產劇依序遞增,這影片坐實那個憎惡鏈。

而片中本應是很關鍵的主人公,傑奎琳,在布導的指揮下,除了大睜著白多黑少的雙眼從下往上看人、有時歇斯底里一下以外,就一無是處,完全沒有了老伯寫的這個讓人悲嘆的拉丁女一絲一毫的思想氣——傑奎琳為的是真愛祭上他們的所有,為的是女友不得不成為一個心思縝密,又狡猾殺手,她的傷痛甚至讓波羅數次力圖挽救她,卻最終無可奈何看著她滑向罪惡的命運……

而這第三部影片發生的布拉納版的波羅,我已經不敢做一絲一毫的點評了,即使根本就並非波羅。

而這第三部《尼罗河上的惨案》改編的就更爛了,導演毫無章法,短篇小說本身那么好框架,居然被改的牛頭不對馬嘴(做為一個已經看完Death on the Nile 英文原版短篇小說的老伯粉,我有資格這么說)。為的是電影票房,故事情節融進了時下荷里活白左那一套經營理念,諸如同性戀者、跨膚色、跨社會階層,跨族群等等,甚至硬生生重新加入了一個毫不相干的白人配角,編了一段子虛烏有的故事情節,讓波羅乾巴巴地念了一段讚頌白人的長對白……即使並非老伯粉的觀眾們,除了北美地區市場,會有多少人接受這種的生搬硬套?

文章標簽   新福爾摩斯 尼羅河上的慘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