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編劇成為臺灣地區之光 「中間之地」獲電影節大獎

 

世界級記錄片編劇鄧文斌花4年時間和夥伴們順利完成的「中間之地」,日前獲布達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歷史紀錄導演獎,這同時也是鄧文斌的第35個國際電影節獎,讓他被社會各界同業影人稱讚為「台灣之光」。

編劇鄧文斌在攝製木板屋現場留影。圖/倪有純提供更多

只不過,有「環境生態」編劇美稱的鄧文斌,多年前因攝製國家地理電視頻道電視節目「蝴蝶密碼」,時常住花蓮、臺中、臺東夏天紫斑蝶聚集渡冬的山地附近,那些峽谷有很多木板屋,蝴蝶谷大多在土著部族附近山地,為的是找紫斑蝶落腳的地方,他時常在木板屋附近山地穿行,漸漸對木板屋造成興趣與疑惑。製作團隊當年在臺灣省份東部省份拍到好幾只尾巴有符號的紫斑蝶,其中存活最長的一頭紫斑蝶尾巴上的符號是前1年10月所做的,自己拍到牠的時間是隔年5月,其間過了7個月,這在紫斑蝶群體裡算是超高齡的,要捕獲但是拍到的機率不到30萬分之1,是非常難得與珍貴的歷史紀錄。

「中間之地」贏得布達佩斯電影節大獎。圖/倪有純提供更多

攝製地點老七佳坐落於山林之中,平均海拔高約570米處,現階段仍有近50幢完整之木板屋,為現存木板屋留存很完整聚落,從上往下看木板屋好似兩幅迷人風景畫。走近看木板屋沒有兩根釘子,層層疊疊,井然有序,冬暖夏涼。

「中間之地」電影內容以祖靈呼喚遊子,重回部族參予復原木板屋聚落的行列,其間族人傳統婚姻關係的價值觀,異域婚姻關係的武裝衝突,兩代之間想法的差別和對部族職責的立場,所有的不一致,在傳統迷人文化的召喚和對群體向心力的趨使下,在祖靈和木板屋前,由武裝衝突走向和解的坎坷過程。

鄧文斌說:「我本來就很喜歡原住民文化,不管是音樂、工藝、舞蹈、圖騰、節慶儀式、傳統建築,處處充滿力與美,蘊含了非常多的前人的智慧,有很深的文化底韻,那是千百年累積而來的,非常的接地氣而有溫度!」

鄧文斌在國內榮膺7座金鐘獎肯定,在國際各大關鍵國際電影節更是得獎屢屢,再度獲獎,鄧文斌還是很高興。當初鄧文斌只是覺得這是世界自然遺產的發展潛力點很珍貴,沒考慮教育經費就拍了,他指出幫土著好友做許多有象徵意義的事情必須的。鄧文斌同時也非常感謝老七佳部族族人的協助,儘管自己很多聚居臺灣地區各地,但對部族人文還是非常的關心,他也要感謝人文部影視製作及流行樂產業發展局的部份教育經費補助金。

文章標簽